close

美股大跌引領資金轉進美債,是所謂的「翹翹板效應」,不過這種經濟學上的資金效應,卻難在台灣上演,長期執掌利率政策大旗的央行,給了市場太多的「確定與不確定」,恐也是不爭的事實。

央行給債市的「確定」,是長期以來的低利政策,這讓挾有龐大資金的行庫,以「不斷買進(just buy it)」來操作債市,因為利率平穩,加上央行多次「利率拉一半」的經驗,養成它們缺乏停損概念,認為買公債就是穩賺不賠,當超過六成籌碼掌握在四大行庫手中,債券價格早已非市場決定,自然難有「翹翹板效應」。

合理來說,一旦股市大漲,必定吸引龐大資金由債轉股,殖利率理應彈升至相對高檔。不過,一旦殖利率彈高,這些行庫必須面對利差損失,不過,行庫卻仍繼續買債,希望藉由買方力道將殖利率向下帶,藉以降低帳面上的虧損數字,惡性循環的結果,債市難以反映市場行情。

央行低利加上籌碼遭鎖,台債吸納股市游資的力道式微,也加速錢進海外的步調。如今央行喊漲利率,但除了升息之外,在公開市場卻見不到相對應的強度,加上央行似乎有意採寬鬆的貨幣政策,避免影響股市資金動能,說法、作法兩相矛盾導致的「不確定」,成為利率市場的隱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ry2002 的頭像
    tery2002

    股市天地

    tery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