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期貨市場目前沿用的各項規章多是10年前制定的,為使市場制度更加完善,期交所積極加速制度面改革,10月8日即將有5項新制上線。包括期貨價差委託機制、期貨商品造市制度、SPAN整戶風險保證金系統、期貨契約當冲交易減收保證金作業以及期貨價差交易保證金減收作業,新制完成上線後,台灣期貨市場交易環境將更具效率且與國際接軌。
期交所5項即將上線的新制中,交易制度面改革有2項,包括實施期貨價差委託機制及期貨商品造市制度﹔結算制度面改革有3項,包括SPAN整戶風險保證金系統、期貨契約當冲交易減收保證金作業以及期貨價差交易保證金減收作業。
交易制度方面,繼 8月份已上線實施的電子式專屬線路下單 (DMA),10月將實施期貨價差委託機制及期貨商品造市制度。此外,鉅額交易機制、延長交易時間、階段性價格漲跌幅限制機制、委託資訊揭露效率提昇、放寬部位限制、選擇權價外序列手續費調整、以及開放授權委託等亦均持續規劃建置中。
結算制度方面,基於服務結算會員及交易人立場,期交所吸取國際經驗,建置完善結算交割及風險控管制度,包括規劃SPAN整戶風險保證金系統,期能滿足風險控管機制,並兼顧交易人資金運用效率; 「期貨契約當沖交易減收保證金作業」,降低交易人交易成本及提昇資金運用效能;「期貨價差交易保證金減收作業」,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昇資金運用效能。
此外,為提昇交易人資金運用效率,期交所亦規劃10年期公債期貨現金結算採淨額交割作業,交易人得於進行現金結算前,不需繳存總額現金價款。為提高期貨交易人資金運用效能,與國際市場接軌,提升市場流動性,也研議期貨交易人得以有價證券抵繳保證金制度,規劃交易人可以中央登錄公債及股票選擇權契約的標的抵繳保證金。
為降低交易人資金成本,提高資金運用效率,在保證金預繳制度下,期交所也規劃結算會員於結帳後辦理部位移轉制度,使交易人可將部位移轉至同一結算會員進行結算。為提高交易人資金運用效率,與國際市場接軌,吸引法人參與市場,規劃建置代為執行交易制度(Give-Up)。
在資訊制度方面,期交所規劃包括建置遠距備援機房、公司網站改版、開放法人機構得申請交易資訊連線、規劃交易系統TCP/IP網路、提昇交易系統資訓揭示及網路效能等。
預計在各項制度建置完成後,將使台灣期貨市場制度更為完善,提供交易人更具效率的交易環境。
- Sep 15 Sat 2007 19:34
5項新制10月即將上線 台灣期貨市場交易環境將更具效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