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拜停售效應所賜,今年前8月醫療險保費比去年同期成長21.2%,8月單月醫療險就狂銷35.06億元,創下新高,但根據壽險公會統計,去年請領醫療險理賠的保戶,平均每人理賠金額「僅1萬元」。

有壽險業者認為,醫療險有買就好,不要受外界影響,買過頭,因為很多消費者買了醫療險後,很少用到,每年繳的保費,都貢獻給保險公司,從頭到尾都拿不回來。

9月起,多張標榜無理賠上限的醫療險停售,停售效應讓全體壽險業醫療險保費進帳豐厚,但其實只有少數公司把握最後停售契機,例如全球人壽的無理賠上限防癌險,8月單月進件量超過20萬張,遠雄人壽的無理賠上限終身醫療險,8月最後一天進件也高達5萬張。

消費者在停售刺激下,瘋狂買醫療險保單,但醫療險平均理賠金額,和壽險業收的保費顯不相稱。根據壽險公會統計,去年請領醫療險理賠的保戶,平均理賠金額只有1萬元。

保戶買醫療險,每年不會只付1萬元保費,為什麼差距這麼大?壽險業者解釋,第一,醫療險在台灣太普遍,幾乎人手好幾張,而每年申請醫療給付的「人次」,已高居各險種之冠,去年就高達500萬人次,請領人次多,自然攤平了理賠金額。

第二,醫療險的理賠金額,每個個案差距相當大。如果是理賠癌症病患,一個人的防癌險給付就可高達200、300萬元,但如果只是小病,例如一年只住院5天,壽險公司可能一年只賠5,000元。

也由於防癌險的理賠金額在醫療險中最高,某家外商壽險公司單月防癌險進件超過20萬張,就被同業形容,是「災難的開始,以後會賠不完」。

第三,醫療險的整體理賠金額,其實在成長,以去年為例,全年理賠了526億元,僅低於壽險的582億元。壽險業者說,從去年9月起,金管會規定,持「副本」醫療單據也需理賠,此舉會讓保險理賠金額繼續向上墊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ry2002 的頭像
    tery2002

    股市天地

    tery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